[蓝领精英]
毕新忠参加工作28年,连续19年被评为胜利油田劳动模范;2008年获中石化劳动模范;2013年被聘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山东省首席技师;2015年被评为全国石化创新人物;2016年获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在胜利油田,毕新忠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在油田广为流传。毕新忠于1990年毕业于胜利油田河口技工学校,起点不高;父亲是司炉工,母亲是家属,他是个很普通的“油二代”。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平凡的人却在成长历程中屡创奇迹:他技校毕业后分配到胜利油田的桩西采油厂采油四队,成为一名油田采油工,3个月后担任班长,工作一年就被评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先进工作者。9年后,胜利油田劳动模范的荣誉就一直伴随着他,如今他已成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还享受着政府特殊津贴。那么,他靠什么走出了这样一条精彩的人生路?
毕新忠2008年被评为东营市十佳文明市民,是胜利油田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
从技校生到劳动模范
1990年,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新忠,每天就是取样、录取压力、紧固螺丝,2天就全部学会了,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学校学的东西也全部用不上。一个月下来,毕新忠心里就开始打鼓,难道就这样“耗”下去吗?
参加工作两个多月的一天,他和班长碰到井喷,热乎乎的油流喷上数尺高,毕新忠只能傻在一旁干着急。通过这件事,毕新忠认识到,采油工也需要掌握各类技术。从此,他一有空就学习采油工、地质工的知识书籍,不懂就向师傅、技术员请教,半年时间毕新忠记录了5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在当年采油厂青工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1991年4月,毕新忠因为工作有干劲、凡事爱动脑,多次荣获技术状元称号,当上了桩82#接转站站长。他带领十几号战将,集思广益,开展了“顶层设计”。即“一人一策”培训提素,推动远景学工艺、近景学结构、动景学标准“三景”培训法;创新驱动提档升级,通过创新驱动,把生产管理中的“难点”变成“亮点”,把生产过程中的“高耗点”变成“降耗点”;风险管理夯实本质安全基础,通过加强油气接转站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监控预警,开展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事故处置能力。经过两年的努力,提前一年将实现了桩82#接转站建成中石化集团公司“五星级站库”的目标。
毕新忠先后担任过维修班班长、测试班班长,成为采油四队主要干将,每项急难险重的工作都有他的身影。在每一个岗位,他都干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他连续19年被评为胜利油田劳动模范,2008年斩获“中石化劳动模范”殊荣。
从创新能手到油田大师
油水井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头疼脑热”的事情。毕新忠收集了各类零配件,经常到现场试验、捣鼓他的那些“宝贝”,解决了不少生产难题。他成功研制了一个“丝杠阀门开关装置”,这个小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一个人就能安装操作,还特别好使,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大家一用都说好,笑称这是“毕式闸门开关器”。
从此,生产上一遇到棘手的问题,队干部和职工就首先想到毕新忠。随着一个个难题的攻克,一个个“毕式工具”的问世,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创新能手。
1997年,油田征集技术论文,队上推荐毕新忠负责该项工作,毕新忠这个终日与管钳、扳手打交道的大汉被难住了,拿着笔憋了一天也没写出几个字。他一头扎进队上的读书室。一个月后,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创新经历,完成了《油井测试技术在桩125区块油井管理中的应用》论文,获得了油田地学开拓一等奖。从此,毕新忠与笔杆子又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10年来,毕新忠完成20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发表技术论文48篇。其中主持完成的“油水界面测量仪”整合优化技术,填补油田空白,先后在胜利油田应用200余套,并被确定为油田比赛专用仪表。2016年,该技术成果获集团公司、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国优一等奖,首届全国质量创新大赛一等奖。2017年“立式金属罐油水界面测量法(测量仪法)”作为胜利油田企业标准发布应用。他自主完成的“游梁式抽油机加油器”,将传统的抽油机中、尾轴承登高保养操作,改为地面不停机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了安全本质化,在胜利油田应用700口油井,年创效300余万元。他自主完成的“电机皮带调整装置”提高更换、调整皮带工作效率5倍,在油田应用800余台,年创效300万元。毕新忠本人也先后荣获油田技能大奖、“为民”技术创新奖银奖、金奖,并被推荐为山东省首席技师、中石化技术能手。2013年,毕新忠被聘为油田首席技能大师。
文章来源:《首席财务官》 网址: http://www.sxcwgzz.cn/qikandaodu/2021/0331/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