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辉煌时期,它曾比肩谷歌、微软等巨头,如今出售核心业务、高层大换血、直接更换公司名,雅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一年。而新一轮变动之后,这家曾经的互联网霸主也正式宣告谢幕,并选择用“Altaba”这个陌生的名字走向陌生的道路。
雅虎20多年的心路历程已经被各大媒体以各种形式不断剖析着,那些令人唏嘘感叹的历史性事件也早已在坊间流传,而我们试图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在大家都关注雅虎风云变幻20年中站在风口浪尖的CEO时,我们会将眼光放在这些CEO身边的CFO身上,他们(她们)在这个大时代的浪潮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16年7月份,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Verizon)以48亿美元收购了雅虎核心资产。2017年6月3日,Verizon正式完成了收购工作,雅虎最后一任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和最后一任CFO肯尼斯·戈德曼(Kenneth Goldman)也正式离开了雅虎,自此,雅虎这个名字不复存在,雅虎公司资产被一分为二,所有互联网业务被转让给威瑞森公司;剩下的资产组成一家名为Altaba的上市公司,这个无论拼写还是读音都神似阿里巴巴的名字,被中国网友戏称“阿里他爸。当然,这个玩笑一样的名字背后则是一代互联网巨头的陨落。
1994年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创立雅虎,1996年雅虎上市,1999年雅虎中国开通,当时雅虎的市值高达1000亿美金,在这突飞猛进的几年中,合伙人的通力协作和资本的众星捧月成就了雅虎当年无可撼动的江湖地位,然而在声名显赫的创始人身后,我们却很难看到CFO的影子,就连媒体也鲜有报道,或许顺风顺水的雅虎,CFO只是帮助雅虎在“理财”而已,这点像极了前几年在创业狂潮中的中国创业者,依靠资本的东风,什么翅膀都不需要,就能飞起来,然而当雅虎的体量大到超过1000亿美金的时候,雅虎必然需要强大的财务管理团队。
苏姗·德克尔:错失黄金时代
苏姗·德克尔(Susan Decker)可以说是雅虎历史上仅次于杨致远的二号人物。从2000年6月起她担任雅虎公司执行副总裁兼CFO,负责公司所有与财务有关的事务。此时的雅虎市值达到了巅峰的1280亿美金,可以说进入了黄金时代。
德克尔可以说有着相当显赫的背景,足以驾驭雅虎这艘航母。在加入雅虎之前,德克尔曾在投资银行帝杰(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DLJ)公司工作了14年,其间她曾担任分析师、帝杰全球及美国市场研究部门主管,并曾被《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杂志连续十年评为一流分析师。德克尔持有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理学学士学位,曾同时主修计算机科学和经济学双专业;后获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她还于1989年获得“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认证,并担任过财务会计咨询委员会(FASAC)成员。此外,她还曾担任皮克斯(Pixar)动画工作室董事会成员以及伯克夏·哈萨维(Berkshire Hathaway)、英特尔及仓储零售商Costco的董事会成员。
那么让我们翻开雅虎发展的历史,看看这位后来成为雅虎CEO并且成为全球IT界女CEO领军人物的德克尔做了哪些事情。2002年,雅虎欲以100亿美元收购谷歌,未果;2003年雅虎1.2亿美元收购中文上网服务公司3721公司;2004年,雅虎5.79亿美元收购法国在线比价网站kelkoo;2005年,雅虎中国向阿里巴巴换取40%的股权;2006年,雅虎欲以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未果。
一张20年市值寒暑表,告诉你雅虎是怎么玩没的
确切地说,这位女CFO经历的这6年是雅虎历史上最为重要的6年,至今为止,错失谷歌和facebook依然成为雅虎最为令人惋惜的两次重要转折,但是幸运的是雅虎中国向阿里巴巴换取了40%的股权,这40%的股权可以说几乎已经成为后期雅虎还能有一定市值的重要砝码。
2007年德克尔成功地从CFO荣升为CEO,她当时为雅虎规划了三大策略主攻点,分别是:第一,要成为所有人上网的起点;第二,成为广告主必买的广告平台;第三,要成为吸引最多网站和网络服务开发者合作的对象。她的目标是,用这三大策略打造雅虎的核心竞争力,并从单纯卖广告的网站扩大为广告撮合平台。她曾表示:“我们已经把网站重点服务从一百个缩减为五到七个。”
但是IT行业的竞争残酷无比,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想重新启动雅虎这条大船并且追赶谷歌这样的强势公司,德克尔显得力不从心。而且这位经历了雅虎黄金时代的CFO自己虽然成功转型成为CEO,但却在这次转型中引发了整个雅虎的管理层地震,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据统计共有114名高管在这一年半的时间离开了雅虎。其中,有些跳槽至谷歌,有些选择了自主创业。2009年苏姗·德克尔自己也从雅虎离职。
文章来源:《首席财务官》 网址: http://www.sxcwgzz.cn/qikandaodu/2021/0308/678.html
上一篇:信而富长线投资人助阵
下一篇:大时代下的新意思香港回归廿年的经济前景思考